当前位置:首页 > 阅新闻 > 本地资讯 > 内容页

金融扶持有力度 企业融资更畅达——我市金融机构多举措优化金融服务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来源: 更新时间:2021-10-22 15:27:32 作者:
浏览:

  “真是太及时了,你们前一天晚上通知我,第二天一早提交申请后,就马上被批准了!”随着贷款问题的顺利解决,汉源县新纪调味食品厂负责人何勇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汉源县新纪调味食品厂是该县的龙头企业,受益于汉源县花椒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自2013年以来,该厂年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然而,受去年疫情影响,该厂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针对这类企业的融资问题,银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专门为其设计了“线上化、批量化、普惠化”的贷款产品,贷款对象覆盖特色农业产业、农村商品流通、农业产业链购销等诸多领域,并具有系统自动审查审批、操作便捷、利率优惠等诸多优点。

  今年以来,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畅通资金直达渠道,撬动更多信贷资源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

  扶持力度再加码

  “工行将持续强化普惠金融服务,确保小微普惠贷款完成监管要求。充分发挥工行的特色与优势,将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继续加大线上贷款的投放力度,提高首贷户占比和中长期等贷款占比。”采访中,工行雅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我市多家银行了解到,各银行在落实好已出台各项金融惠企政策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约束,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改进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优化融资环境等,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另一方面,2020年,我市成功入选财政部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已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5000万元,并在今年圆满完成试点城市绩效评价工作。全市以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通过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支持、健全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创优服务环境等措施,加强“政银企”沟通衔接,全力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成立民营和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贷款,贷款损失由合作银行、风险补偿基金和市担保公司共同承担,截至目前,累计已为22户企业提供贷款1.1亿元;成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为符合条件、贷款即将到期而足额还贷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不超过1000万元收回再贷资金用于企业周转,2021年为全市66户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3.12亿元;设立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止和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着力解决金融机构对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问题,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及续贷信心,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创新力度再加强

  供应链金融围绕企业之间的供应、采购等真实交易而开展,并让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活动更加贴近,且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和吻合度更高,从而让金融“活水”更能有针对性地注入实体经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更为凸显,而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因应收账款被占用而导致的资金周转难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各家商业银行持续创新产品服务模式,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为供应链中的关键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

  结合我市部分医院供应商难以符合银行信贷准入条件、存在一定融资难的问题,为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农行雅安分行以“供应链”融资产品作为切入点,筛选出符合准入条件的医院作为“供应链”融资核心客户,经多次跟踪营销,该行已先后向符合条件的医院进行授信。目前,该行已向医院供应商提供融资358万元。

  “通过供应链融资,一方面可进一步提升医院在整个供应链交易中的核心地位,巩固医院和供应商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可有效盘活供应商应收账款,缩短账期,提前收回货款,用于自身经营。”农行雅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供应商企业不用再向银行提供抵押或担保,有效克服了企业相关困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担保而产生的费用。同时,企业可提前收回货款,缓解企业经营资金压力。

  科技赋能同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利器。“原来需要1小时在柜台办理的信贷业务,现在仅需5分钟即可在线上办理,市民群众获取信贷服务更加快捷、安全、便利。”雅安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依靠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支持,该行已全面开办智能贷款“无接触服务”信贷产品服务模式,在农村创新推广“农e贷”,提供“自助申请+零纸质资料+额度循环使用+最快当天放款”服务,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我市某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有序生产

  面对长期困扰普惠金融的授信问题,尤其是小微企业主、农户这样尚未完善征信情况的群体,我市部分银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解决了“风险识别难”和“作业成本高”这两大难题。不少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金融服务的不断优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建设将不断强化,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畅达水平再提高

  2020年下半年,雅安超然民宿酒店有限公司在名山区红星镇白墙村修建民宿,该项目初始预计总投资1366万元人民币,但由于该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其法人代表鄢某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240万元。随后,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又需要增加茶园观光体验项目,企业急需300万元建设资金。

  由于该企业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且正处于建设困难时期,于是,银行引入省农担第三方担保公司为其担保,并运用“生产经营流动资金贷”产品,快速为该企业发放贷款,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其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提高企业融资畅达水平,还需要扩大“首贷户”规模。对小微企业来说,从银行借到第一笔钱即“首贷”是一大难关,很难跨越。今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的要求。监管部门也明确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发挥行业带头作用,下沉服务重心,覆盖小微企业融资供给“空白地带”,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

  我市部分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可以更精准地识别企业真实资金需求,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帮助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勇立潮头。

  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机构要及时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主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合作交流,发挥好政策合力,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相关部门则要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及时、全面、准确地把中央和省市支持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推送给企业和金融机构,主动深入企业服务,扎实开展“暖企”行动,为企业的产业发展、项目运作当好参谋,为金融机构提供较为可靠的投资参考信息。建立合作互信、企业互访、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产业互动的良好机制,进一步落实好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缓解经营压力、增强投资信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蒋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