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新闻 > 本地资讯 > 内容页

“茶海彝乡”一家亲 “魅力宝峰”谋振兴 ——荥经县宝峰彝族乡以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北纬网 更新时间:2024-06-28 11:11:55 作者:
浏览:

宝峰彝族乡乡村美景

  今年3月28日,我市印发《关于命名2023年度雅安市乡村振兴先进区、成效显著县、先进乡镇、先进村和重点帮扶优秀村的通知》。荥经县宝峰彝族乡杏家村,获评2023年度雅安市乡村振兴先进村。

  这只是近年来宝峰彝族乡围绕乡村振兴,实施“生态茶乡+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发展计划,做大特色产业、优化乡村治理、促进民族团结,绘就“民族团结一家亲”幸福画卷的一个缩影。在宝峰彝族乡的努力下,该乡还先后获评第八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宝峰彝族乡田坝村获评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传统村落等殊荣。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可期待。

  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今,宝峰彝族乡正以强化党建引领、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基层治理等为重点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热闹非凡的“火把节”

  同谱民族团结曲

  共育发展幸福花

  6月25日,在宝峰彝族乡“德舍拉”主题公园内,一场由宝峰彝族乡机关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以“党建引领启新程,踔厉奋发向未来”为主题的“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在此举行。

  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展一场廉洁教育、聆听一堂党史课,参加此次活动的党员干部们在忆往抚今中,品味着近年来这里同谱民族团结曲、共育发展幸福花的点点滴滴。

  宝峰彝族乡是距成都最近的彝族乡,这里距荥经县城约15公里,下辖行政村3个,现有1224户3182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172户963人,占全乡总人口数的30.3%。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该乡以完善基础设施、深挖资源潜力为抓手,致力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积极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交心的团结“大舞台”。

荥经县实验学校学生在宝峰彝族乡开展研学活动,学习了解手工茶制作技艺

在宝峰彝族乡举办的荥经县2023年青年联谊暨彝风彝俗宣传活动

  以“农”兴产业。该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党建+茶产业”总体布局,以“支部+合作社+基地+企业+党员+农户”的模式,引导村民走上以茶兴农富农的发展之路。该乡新建及改建道路6.5公里、生产便道3公里,溪桥2座,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全乡茶园从“多个点”连成了“一个面”。截至2023年底,全乡茶叶种植面积突破6000亩,茶叶产量达42.5万余公斤,总产值约2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51.8元。此外,该乡大力发展“天府麻鸭”优质肉鸭养殖产业、淡水鱼水产养殖产业等项目,辖区内的“茶+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以“文”塑品牌。该乡聚焦“德舍拉”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深挖彝族火把节、彝族年等文化资源,建成“彝族特色+绿色”互融发展的“德舍拉”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火把广场,将彝族文化元素融入观赏凉亭、休憩步道、观景平台、房屋墙体等设施,打造独具特色的彝家景观风貌。该乡实施民族特色风情改造项目,将党的政策方针、彝族同胞生活场景、彝族元素图案等内容融入墙头壁间,让茶树花、牡丹花等时时开在群众心头。

  以“旅”聚人气。该乡以彝族文化特色为乡村旅游“搭台”、为茶旅融合“唱戏”,围绕农业观光、休闲体验、民俗婚俗、茶旅互融一体发展目标,推出茶叶采摘制作体验、民俗歌舞演出、彝家婚俗互动、彝族传统生活体验等活动,举办“荥经火把节”“520彝路有你”“青少年研学”等系列民俗特色活动,2023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该乡采取盘活闲置资产、入股经营、自主服务创收等方式,积极推进集体经济创收。该乡田坝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成为全乡首个集体经济“百万村”。

  由点及面看整体。在宝峰彝族乡各族群众共同振兴发展的背后,无不闪现着当地多举措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点滴努力。

  该乡将民族化宣讲融入民族习俗、文艺化宣讲融入文艺活动、双语化宣讲融入双语场景,实现全乡各族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该乡实施一名班子成员、一名乡干部、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一名致富带头人结对一户彝族家庭,积极开展帮解难、带致富、转陋习、树新风、促团结等帮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乡以产业、生活、风俗为构成的民族团结进步“三融入”举措,就取得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成效:彝族群众产业上有茶可采、有工可打、有地可种、有钱可挣;生活上住有所居、居有所医、困有所扶、学有所教;风俗上通过彝汉互动过节,实现了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吸引、相互认同、相互融合。

身穿民族服饰的荥经县宝峰彝族乡党委书记何文芳(右四,彝族名为乌各布吉嫫),与村民一同欢迎游客的到来

各族群众共度端午节

  让“彝居”更宜居

  让“彝乡”更宜业

  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你看这幅墙画,体现着咱们彝族的风情。还有这条路,也是崭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6月26日,在荥经县宝峰彝族乡田坝村1组新村聚居点内,年过七旬的祝正英谈起家乡的新变化,脸上尽是幸福骄傲的神情。

  让祝正英赞不绝口的新变化,源于宝峰彝族乡今年3月完工的农旅融合建设项目。而在接下来的4月,该乡又在田坝村启动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

  特色村寨项目资金源于2024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建设内容包括宝峰小学入口处及田坝村聚居点入口处环境改造提升、新建民俗体育娱乐配套设施、发展少数民族特色餐饮产业、修建特色农产品销售展区、打造“手工茶体验+研学基地”等多个方面。

  首个标准化灯光篮球场、首个“手工茶体验+研学基地”、首个少数民族特色餐饮接待主体……项目负责人、宝峰彝族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杨爱说,该项目中的多项建设内容在该乡还属首次,项目建设目的明确,那就是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旅融合发展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步推进,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夯实基础。

  靠着流转土地种茶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的马文菊,对特色村寨项目的实施更是举双手赞成。前不久,得知该项目包括有修建研学基地的计划,她便主动请缨揽下手工茶制作展示和讲解的任务。“等特色村寨项目完工,我还准备把农家乐也办起来,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爱上我的家乡。”

  此外,该乡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发展互融互促行动,也在同步同向推进中取得累累硕果。

  2023年,为摘掉杏家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县垫底的“帽子”,宝峰彝族乡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肉鸭养殖产业,在杏家村实施占地10余亩的杏家村肉鸭养殖项目。同年底,第一批8100只肉鸭顺利出栏,为杏家村增收22万余元。“今年预计出栏肉鸭20万只,纯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杏家村党支部书记周均说。

  在另一边的宝峰彝族乡莲池村,在该村村集体土豆种植基地里,当地党员干部和村民们正忙着将挖出的土豆进行分拣和装车。得益于该基地,包括脱贫户吉古给良在内的30余名村民,也实现了季节性就近就地就业,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今年预计可产土豆约3万公斤,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25万元。”莲池村党支部书记孙世苹说。

  不断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为促进该乡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有效支持,而在群众更广泛的积极参与中,也形成了更加可持续的长效保障机制。

  建立“党组织+网格长(员)+党员”和“彝族乡(村)干部+彝族党员+头人”的“两线共治”网格队伍,打造“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共治氛围;整合乡、村、组党员干部力量成立“彝路有你”志愿服务队,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主题党日活动等为契机,进村入户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大力实施“千村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小湿地103户、污水处理站2个,涵盖农户1800余人……

  本报记者  孙振宇